第0949章 临江宁

更新时间:2025-03-25 07:29作者:青叶阅读量:12
    对于包拯的话,苏洵没有异议。
    
      能请包拯吃一顿好的,确实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情。
    
      在苏洵眼里,包拯绝对是一个克己的模范。
    
      明明每个月的俸禄不少,却过的像是个苦行僧。
    
      入了夜。
    
      渤海府衙门里光线最暗的地方,绝对是包拯的公房。
    
      一身衣服,可以洗到彻底发白也不换,缝缝补补还能传好久。
    
      一顿饭,简简单单,一碗饭,一碟子青菜,一小碟子咸菜,足以。
    
      蜡烛,从不用,一些昂贵一点的灯油也不用,反而用的是十分廉价的菜油做灯油。
    
      一晚上下来,浑身都是菜油味。
    
      百姓们很喜欢包拯身上的味道,可是那些富商大贾却不喜欢。
    
      包拯平日里也不下馆子,别人请客也不去。
    
      他总认为别人请他吃大餐,必有所求。
    
      即使无所求,他也会当成一份人情记着,以后别人求到他头上了,他也不好拒绝,所以他坚决不赴豪宴。
    
      正是因为如此,包拯攒了不少钱。
    
      以前苏洵总是取笑包拯,说包拯攒那些钱,是为了购买一份能配得上赵絮身份的彩礼,去找皇室求亲。
    
      他还十分热心的给包拯出主意,让包拯别那么死心眼,他让包拯去找寇季保媒,只要寇季出面,包拯不仅可以不花一文钱娶到赵絮,还能趁机从皇室捞一笔。
    
      为此包拯将苏洵臭骂了一顿,却没解释攒钱为了什么。
    
      直到渤海府的蒙学出现了,苏洵终于知道包拯攒钱是为了什么。
    
      虽然蒙学是免费的,孩童们在蒙学里读书用具也是免费的,中午一餐饭也是免费的。
    
      但依然有需要用钱的地方。
    
      那就是衣服、鞋子、书籍、蜡烛等等。
    
      孩子们想学一些文字以外的东西,也得花钱。
    
      苏洵第一次看包拯花大钱,是在包拯给孩子们购买蜡烛的时候。
    
      辽地的天总比大宋其他地方黑的要早,特别是冬日。
    
      孩子们早上赶早到了蒙学学堂以后,总是漆黑一片。
    
      孩子们在温书的时候,总是借着各种各样的办法去借光。
    
      但是唯一能借到的就是蒙学先生桌角下的烛光。
    
      坐在蒙学学社后面的孩子,根本借不到一点光亮。
    
      包拯出钱,给孩子们供蜡烛。
    
      苏洵当时觉得包拯傻到了极点,质问包拯为何自己舍不得用蜡烛,反而给孩子们用蜡烛。
    
      包拯当时轻声笑着给苏洵说了一句,“菜油的味道不好闻,烧出来的烟尘闻久了头晕……”
    
      苏洵含着泪骂了包拯半天傻子,最后气呼呼的将渤海府府城内三间商人们垂涎欲滴的铺子给租了出去。
    
      用租金给孩子们买蜡烛。
    
      苏洵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清楚,他若是只给一个学堂的孩子买蜡烛的话,根本断不了包拯行善之举。
    
      他必须让渤海府所有孩子用上了蜡烛,才能断了包拯行善之举。
    
      随后便是棉衣、书籍等等。
    
      苏
    
    

热门评论